交友(1 / 1)

东京大学的秋日,银杏叶铺满了通往研究室的小径,空气中都弥漫着严谨而自由的学术气息。林深踏入这片殿堂级的学府读研,日子像被精密仪器校准过一般充实——建筑系的研讨会上,他总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头脑,有人为了一个结构模型的承重细节争得面红耳赤,转头又在咖啡馆里为对方的奇思妙想击掌赞叹;他的导师更是在国际建筑界声名赫赫,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总爱眯着眼问他:“林,你觉得建筑的灵魂是线条,还是藏在砖瓦里的温度?”每次对话都像一场思想的洗礼,让他对“家”与“空间”的理解愈发深刻。

这份出色的开局,让他很快在东京的华人圈里传开了。春节聚会上,学长学姐们拉着他的手说“咱们中国人就是能行”,临走时硬塞给他家乡的茶叶、过冬的暖宝宝,甚至有经商的同乡递来信封,说是“一点心意,别让生活绊住了搞研究的脚”。林深每次都红着脸推辞,实在推不掉便认真记下名字,心里默默想着将来一定要加倍还回去。

可无论白天有多忙碌,夜深人静时,他总会对着手机里何棠的照片发呆。照片里的何棠站在九州海边,风把她的头发吹得乱乱的,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。他指尖划过屏幕,心里一遍遍勾勒着未来:等毕业站稳脚跟,就立刻回国娶她,在她喜欢的城市买一套带大阳台的房子,阳台上要种满她爱的栀子花;还要努力赚钱,开最好的车带她和叔叔阿姨去旅行,再也不让他们为钱发愁。这份念想,是他埋在心底最坚硬的铠甲,也是最柔软的软肋。

校友会的一次行业交流会上,他认识了王雪燃。女孩穿着剪裁利落的米白色西装,袖口露出精致的珍珠手链,说话时嘴角总带着浅浅的笑意。她是东京本地人,家里在港区有栋老式洋楼,大学毕业后没按常理读研,反而接手了家族企业的部分业务,年纪轻轻就成了部门高管。“我就是来校友会凑个热闹,听听你们这些高材生聊学术,显得我也有文化点。”她半开玩笑地对林深说,眼里却藏着商人特有的敏锐。

王雪燃似乎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建筑系才子格外欣赏,常邀他去参加一些商业酒会。那些场合里,衣香鬓影,觥筹交错,她熟稔地把他介绍给各界人士:“这是东大建筑系的林深,很有才华的年轻人。”起初林深穿着带去的几件旧西装,在人群中总显得有些局促。王雪燃看在眼里,没多说什么,下次见面时便递给他一个纸袋,里面是合身的定制西装和领带。“算我提前投资,等你成了著名建筑师,可别忘了给我设计办公楼。”她的语气轻松自然,让他不好拒绝。

换上新衣服的林深,更衬得身姿挺拔,眉宇间的书卷气混着几分沉稳,渐渐成了校园里引人注目的存在。偶尔在课桌抽屉里发现匿名情书,他总是原封不动地退回,心里只有那个在九州海边教书的姑娘。

初秋的一个周末,王雪燃开车来接他:“带你去个有意思的地方,一场私人古董拍卖会。”车子穿过繁华的银座,停在一栋低调的欧式建筑前。推开厚重的木门,里面光线柔和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。来的人不多,却都是衣着考究的名流,低声交谈间透着从容与疏离。拍卖品一件件呈上,有江户时代的浮世绘,有明治时期的银器,每件都带着岁月的沉淀。林深看得目不暇接,指尖轻轻摩挲着口袋里仅有的一点生活费,只觉得这里的世界离自己太过遥远。王雪燃却显得游刃有余,偶尔举牌,目光落在某件物品上时,带着势在必得的笃定。

轮到一件梳妆盒上场时,全场安静了几秒。那是个约莫半尺长的漆器盒子,通体漆黑,上面用金粉描绘着细密的缠枝莲纹,盒盖上嵌着一小块鸽血红宝石,在射灯下流转着温润的光。拍卖师介绍说这是幕府时期一位贵族夫人的旧物,工艺极为精湛。

王雪燃眼睛一亮,轻轻碰了碰林深的胳膊:“你看这个,是不是很适合女孩子?”没等林深回应,她又笑着补充,“我们认识这么久,还没给你那位在九州的女朋友送过像样的礼物呢。这个梳妆盒既雅致又有收藏价值,送她正好。”

林深愣了一下,下意识想拒绝:“这太贵重了……”

“哎呀,一点心意而已。”王雪燃没给他多说的机会,举起了手中的号牌,报出了一个不高不低的价格。或许是这件物品不够“耀眼”,或许是在场的人兴趣不大,竟没人跟价。拍卖师连喊三声,木槌落下,“成交”。

王雪燃笑着把装有梳妆盒的锦盒递给林深:“拿着吧,就当提前祝你们……早日修成正果。”

林深捧着沉甸甸的盒子,心里五味杂陈。锦盒上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,他望着窗外东京的车水马龙,忽然格外想念九州的海,想念那个在海边笑着说“等我们好消息”的姑娘。

最新小说: 狗生过半 幸福的下半场 听骨头讲故事 我靠偷看日记在黄泉游戏里封神 斗罗:重生千金,带家族逆天改命 离婚三年,前夫求复合却吐血身亡 与我有关,与你无感 醉酒的夜晚 桃子文集 樱花祭